七月流火,甘肃武威凉州的热浪扑面而来。但在蜿蜒的乡间小路上,几个坚定的身影正顶着烈日前行——他们是机电工程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的辅导员老师们。7月14日至16日,由刘阳、王妍、裴思凡、卢炳琪四位名老师组成的家访小组,跨越千里,专程走访慰问了凉州区10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这不是一次简单的行程,而是一场带着温度、责任与承诺的“暖心之旅”。

家访路线规划图
踏进家门,老师们没有寒暄客套,而是与家长围坐在一起,像亲人般拉起了家常。他们深知,对于这些家庭来说,孩子上学的费用是心头最大的石头。于是,国家奖助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这些政策名词被老师们掰开了、揉碎了,用最朴实的话语细细讲给家长听。“孩子上学的事,国家管、学校管,咱们一定要让孩子安心读下去!”一句“应助尽助”的承诺,掷地有声,实实在在地卸下了家长们积压已久的忧虑。那份释然的神情,让老师们觉得再远的路都值得。

唠起孩子,分享的是成长的喜悦与期待。“孩子在学校很懂事,学习很努力,上学期进步特别大!”老师们如数家珍般地向家长反馈着学生在校的点滴:思想上的成熟、学业上的进步、参与活动的收获。看着家长眼中闪烁的欣慰与骄傲,家访的意义在这一刻得到了最温暖的诠释。但老师们不仅仅是“报喜”,他们更俯下身、侧耳倾听。家里今年的收成怎么样?还有哪些具体的难处?对学院的工作有什么想法?家长朴实的言语、真挚的建议,甚至沉默背后的无奈,都被老师们认真记录在册。这不仅是一份记录,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书。
这趟家访,远不止是“送温暖”。它更是一次深度“精准把脉”。老师们亲眼看到了学生成长的环境,亲手触摸到了生活的真实——那些简陋的屋舍、辛勤劳作的痕迹、父母眼中深藏的期盼。这些第一手的、带着泥土气息的真实信息,远比表格上的数据更有力量。它让老师们深切体会到寒门学子求学之路的艰辛与坚韧,也感受到每个家庭背后那份沉甸甸的托付。

这份“看见”,是精准帮扶的基石。凉州之行带回的宝贵资料,将成为学院后续工作最坚实的依据:困难生的认定将更精准,不再是简单的“一刀切”;帮扶措施将更个性化,真正“对症下药”,解决每个家庭最迫切的难题;家校协同育人的纽带将更牢固,让关爱和支持贯穿学生成长的每一步。这标志着学院的资助工作,正从广覆盖的“普惠”向更有温度、更有效能的“精准”扎实迈进!
机电工程学院始终坚信:教育,一个都不能少;关爱,一分也不能减。这次跨越千里的凉州家访,是学院“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生动实践,是用脚步丈量责任,用真情搭建起家校之间信任与希望的桥梁。它无声地宣告着:无论路途多么遥远,机电工程学院的关怀,始终与学子同行。
未来,学院将继续用心打磨资助育人的每一个环节,用情呵护每一位学子的梦想,用力铺就他们成长成才的坦途。这份来自机电大家庭的温暖与力量,将一路护航,直至梦想花开!(撰稿 王妍;审核 侯运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