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7月3日,兰州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成功举办《区域·资源·贡献——考古视角下的早期甘肃》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特邀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著名考古学家陈国科研究员担任主讲嘉宾,吸引了全校300余名师生踊跃参与。
讲座伊始,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刘永平教授向与会师生详细介绍了陈国科所长在丝绸之路考古、早期冶金考古等领域的突出贡献,特别提到其主持的马家窑遗址、西城驿遗址等重大考古发现,为理解甘肃早期文明提供了重要实物证据。
在长达两个小时的精彩报告中,陈国科所长以丰富的考古发现为依托,系统梳理了甘肃从旧石器时代到汉唐时期的文化演进脉络。他特别强调:"甘肃不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更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黄金通道'。"通过展示大地湾文化彩陶、齐家文化铜器、汉代简牍等珍贵文物图片,陈所长生动诠释了甘肃先民在制陶、冶金、农业等领域取得的卓越成就,以及甘肃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枢纽作用。

在互动环节,现场师生围绕"如何将考古成果转化为文化教育资源""现代科技在考古中的应用"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
讲座最后,刘永平院长总结并表示:"这次讲座不仅是一场文化盛宴,更是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我们要从考古发现中汲取智慧,在工程教育中融入文化传承,培养具有文化自信和创新精神的新时代工程师。"
据悉,本次讲座是兰州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文化育人"系列活动之一。学校后续还将围绕"传统工艺与现代制造""丝绸之路科技交流"等主题开展系列活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与工程教育的深度融合。
(撰稿:王雪梅;审核:侯运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