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工程学院

学校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历史沿革
      • 组织机构
      • 学院领导
      • 学院标识
      • 学院院训
      • 学院宣传片
      • 学院宣传册
    • 师资队伍
      • 骨干教师
      • 院士风采
      • 教师名录
    • 本科生教育
      • 本科生导师简介
      • 专业介绍
      • 培养方案
      • 管理文件
      • 教学研究
      • 专业认证
      • 特色培养
      • 课程资源
      • 科技创新
    • 研究生教育
      • 示范基地
      • 博士生教育
      • 硕士生教育
      • 导师队伍
      • 培养动态
    • 科学研究
      • 科研概况
      • 科研队伍
      • 科研方向
      • 科研基地
      • 科研成果
      • 科研项目
    • 实践教学
      • 学院实验中心
      •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党建工会
      • 规章制度
      • 工会工作
      • 理论学习
      • 主题教育
      • 学生党建
      • 教工党建
      • 基层风采
    • 学生工作
      • 团学工作
      • 就业工作
      • 奖助学金
      • 办事指南
      • 学子风采
      • 机电之声
    • 校友之窗
      • 校友名录
      • 校友动态
    • 相关下载
    • 信息系统
      • 资源信息
      • 竞赛管理
      • 竞赛门户
研究生教育

示范基地

博士生教育

硕士生教育

  • 非全日制硕士
  • 全日制硕士

导师队伍

  • 博导
  • 硕导

培养动态

全日制硕士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研究生教育 > 硕士生教育 > 全日制硕士 > 正文

纺织工程领域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2017-10-18 00:00:00 阅读量:点击:[]次 【字体:大中小】

纺织工程领域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工程领域代码:085220             获得授权时间:2014年


一、培养目标

纺织工程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为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高级综合工程技术型人才。学位获得者应具有扎实的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科学的基础理论及较宽的专业知识,熟悉近代测试技术和数据处理方法,了解纺织材料领域的最新发展,能在纺织和化纤企业、纺织材料测试与检测部门等,从事纺织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研究、纺织材料测试方法及仪器研究开发、纺织材料改性及功能性纺织材料研究开发、纺织结构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新型纺织材料设计与开发、纺织用计算机技术、功能性织物设计与应用研究、纺织新产品开发及性能测试技术的研究等方面工作。本学科培养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应满足以下要求: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较强的事业心,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掌握纺织工程领域内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门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现代技术、实验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能解决工程技术、改造、开发与应用中的关键问题,具有独立担负纺织工程领域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和初步写作。

4.具有成熟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

二、  
培养方式与学习期限

(一)培养方式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采取在校集中学习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式。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6个月的实习、实践活动。

在指导方法上,采取双导师制。双导师制是指一名校内导师和一名校外社会实践部门的导师(一般具有高级技术职称或达到相应水平)联合指导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行校内导师责任制,校外导师参与部分课程、实践过程、项目研究与论文等环节的指导工作。鼓励成立由3~5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或达到相应水平的人员组成研究生指导小组参与研究生指导工作;鼓励吸纳和使用社会资源,合作建立联合培养基地进行联合培养。

(二)学习期限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优秀者可提前半年毕业。其中理论学习时间原则上不超过一年,进行课题研究、学位论文的工作时间不少于12个月。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6个月的实习、实践活动。特殊情况允许研究生休学1年。研究生应在规定的学制年限内完成培养方案要求的理论课程、校外实践和学位论文等环节,修满学分,按期毕业。不能按时毕业者按肄业处理。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积极参加学校规定的政治学习和公益劳动,并坚持体育锻炼。

三、   学科专业与研究方向

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研究新型纤维的纺织品开发技术与加工技术、新型纺织纤维的研发、纺织工程设计、纺织新产品设计及开发等。

2.复合材料:纺织结构材料、立体编织复合材料、天然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新型、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的研究;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改性、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及其在纺织、医用生物材料等领域的应用等。

3.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新型染整生产工艺及理论、环境友好助剂及绿色功能纺织品的研究;染整生产工艺设计、工艺参数调整、纺织产品和染化料性能的分析测定及生产技术管理等。

四、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

1、课程设置分为学位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必修环节和补修课,在校期间应修满30~34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15.0学分。

2.理论学习时间原则上不超过1年。

3.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详见附表。

五、工程实践

实践环节是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环节应达到:基本熟悉行业工作流程和相关职业及技术规范,培养实践研究和技术创新能力,并为学位论文选题、研究工作等奠定基础。

(一)工程实践的组织和安排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在入学第二学期结束前与导师一起协商制订并提交《兰州理工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实践计划与考核表》,第二学期之后即可进入工程实践阶段。工程实践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可与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并行,时间不少于6个月。

(二)工程实践方式

1.导师利用校外社会资源(可结合横向课题),在校内导师与企业导师协商的基础之上,由企业导师负责安排研究生在其所在部门或单位完成工程实践培养环节;

2.依托学校与外单位建立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实践教学基地或产学研合作单位,由学院选派研究生完成工程实践培养环节。

(三)工程实践的考核

1.导师对研究生的工程实践全过程进行管理和评价,确保质量。工程实践结束后,研究生撰写实践学习总结报告并填写完成《兰州理工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实践计划与考核表》,实践单位代表(企业导师或实践单位负责人)和校内导师填写评定意见后,学院审核通过并报研究生院备案后给予工程实践学分;

2.不参加工程实践或者工程实践考核未通过者,不得申请学位论文答辩与毕业。

六、选题开题

(一)学位论文选题原则

全日制纺织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纺织及相关企业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其研究成果要有实际应用价值。所选课题工作量要饱满,难易程度要适当。

(二)开题报告及时间

研究生须写出详细的开题报告并进行答辩。开题报告要求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内完成。开题报告应根据确定的论文题目阐述论文选题的背景意义和根据,有关领域和研究方向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动态,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拟采取的实施方案、关键技术及难点,预期达到的目标,论文详细工作进度安排和主要参考文献等。一般要求查阅总结本课题领域内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查阅的文献数一般应在40篇(外文文献不少于10篇)以上(具体详见《兰州理工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

开题答辩工作由学院统一安排,以专业为单位。参加校内(或温州研究生分院)公开答辩。答辩组成员由导师和本领域专家组成,人数为3~5人,其中应有相关行业具有高级职称(或相当水平)的专家。开题答辩通过者方能开展后续论文研究工作。开题报告未通过者需在一个月内完成第二次开题报告及答辩,仍未通过者,该领域导师组提出淘汰处理意见,学院签署意见后报研究生院审批,进行淘汰处理。

对淘汰人员如校内课程及学习全部结束且符合要求,发给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进修证书。

七、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内容包括政治思想、课程学习、必修环节、开题报告等方面。中期考核一般安排在入学后第四学期进行 (具体详见《兰州理工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办法》) 。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对硕士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全面训练,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是描述其研究成果、反映研究水平的重要资料,也是衡量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能否获得学位的重要依据,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进行课题研究、学位论文的工作时间不少于1年。论文工作量要饱满,难易适度。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在其导师及导师小组指导下,独立设计和完成某一科研课题,培养独立科研工作能力的过程。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形式可以多样化,既可以是应用研究类学位论文,也可以是工程设计类、产品开发类或试验研究类论文,应反映研究生综合运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必须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和应用价值。

论文主体部分按产品研发、工程设计、应用研究、试验研究等不同形式学位论文的要求进行组织。论文格式见《兰州理工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论文附录除学术论文外,也可为成果证书、设计方案、设计说明等。

研究生到校外单位做学位论文,要经校内导师、学院批准,并保证每月向导师汇报工作进展,按时完成相应工作。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要积极沟通协调,研究生要发挥纽带作用。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不做硬性要求。

九、论文答辩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按本领域培养方案的要求完成规定的学分(学位课、非学位课和必修环节)以及学位论文,方可申请答辩。

学位论文应聘请两位具有教授、副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评阅,其中一位应为行业专家。论文作者的导师不能作为论文评阅人。论文答辩委员会应由5或7位具有教授、副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组成,其中应有不少于三分之一的校外行业专家,且研究生导师不宜作为论文答辩委员会委员。

学位论文的答辩程序及其他要求按照《兰州理工大学学位授予实施细则》和学位论文的要求进行。


附表:纺织工程领域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docx

Copyrights © 2020  陇ICP备06000384号  版权所有:兰州理工大学机电学院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彭家坪路36号

邮箱:1051109930@qq.com  邮编:730050    电话:(86-0931)-2973860

陇ICP备15002798号    甘公网安备 62010302000691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